初夏的北京,阳光透过体育馆高大的玻璃窗,洒在光洁的赛道上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久违的、混合着金属与汗水的气息,清脆的剑身交击声、胶底鞋与地板的摩擦声、以及孩子们压抑不住的兴奋呼喊,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交响乐,这里是北京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的现场,看台上座无虚席,家长们举着手机,记录下孩子们在剑道上闪转腾挪的英姿,场边,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静静地伫立,目光追随着一个个矫健的身影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对他ued体育而言,这不仅仅是又一场比赛,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——标志着孩子们终于能够重新全身心地拥抱他们所热爱的击剑运动,享受那份“重回剑道”的纯粹快乐。
“我们等这一刻等了太久。”在接受专访时,王钰的语调中充满了感慨,“过去一段时间,对于以身体接触、近距离对抗为特点的击剑运动来说,是前所未有的挑战,训练中断、比赛延期或转为线上,孩子们失去了很多在真实剑道上磨练、在正式赛场上拼搏的机会,看到他们能重新穿上防护服,戴上面罩,手持长剑,在剑道上自由地追逐、格挡、刺击,眼中闪烁着专注与喜悦的光芒,这比任何奖牌都更让我们这些从业者感到满足和鼓舞。”
击剑:超越胜负的成长教育
在王钰看来,击剑运动对于青少年的价值,远不止于竞技层面。“很多人提到击剑,首先想到的是优雅、是贵族运动、是胜负,这些固然是它的标签,但它的内核,更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。”他深入阐述道,“击剑被誉为‘格斗中的芭蕾’,它不仅仅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、反应速度、协调性和耐力,更重要的是对心智的锤炼。”
“站在剑道上,孩子需要独自面对对手,独自判断形势,独自承担每一个决策的后果,这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和抗压能力。”王钰指着场上一个刚刚失分,但迅速调整呼吸、重新准备进攻的小选手说,“你看,击剑比赛节奏极快,瞬息万变,它要求孩子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观察、预判、决策、行动,这个过程,是对观察力、专注力、逻辑思维和瞬时决策能力的极致锻炼,一次失误后,如何迅速摆脱负面情绪,专注于下一剑?领先时,如何保持冷静,不骄不躁?落后时,如何寻找突破口,顽强追赶?这些在剑道上遇到的问题,其实就是他们未来人生中可能遇到挑战的预演。”
王钰特别强调了击剑礼仪对青少年品格塑造的作用。“击剑运动非常注重礼仪,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,选手必须向对手、裁判和观众行礼,这不仅是形式,更是对对手的尊重、对规则的敬畏、对传统的传承,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节,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尊重、公平、正直的种子,让孩子享受击剑的快乐,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,就是享受这种在规则框架内公平竞争、尊重对手并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所带来的精神满足感。”

应对挑战:协会的探索与努力
回顾过去几年击剑运动面临的困境,王钰坦言,北京市击剑协会与各俱乐部、教练员、运动员和家长共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。
“最大的挑战是保持孩子们的训练热情和技能水平。”王钰介绍,面对线下活动的限制,协会迅速行动,积极探索新的模式。“我们大力推动‘互联网+击剑’的融合发展,组织顶尖教练开设线上理论课程、技术分析讲座、体能训练指导,帮助孩子们‘停工不停学’,保持对击剑技术的理解和思考,我们创新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线上挑战赛、云对抗,虽然无法实现身体对抗,但通过视频提交、线上裁判等方式,让孩子们依然有目标、有展示的舞台,维持了队伍的凝聚力和竞争意识。”
协会也密切关注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。“长时间脱离集体训练和比赛,一些孩子难免会出现焦虑、技痒甚至兴趣减退的情况。”王钰说,“我们的教练员、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通过线上班会、一对一沟通、心理辅导等方式,及时疏导孩子们的情绪,鼓励他们坚持基本功训练,保持对重返剑道的期待。”
随着形势好转,协会科学有序地推动了击剑运动的恢复。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恢复训练指南和赛事防疫规范,从场地消杀、人员健康监测到比赛流程管理,都力求做到万无一失。”王钰表示,“确保安全是让孩子们能够安心、快乐地重返剑道的前提,看到今天赛场内外井然有序,孩子们生龙活虎,家长们放心支持,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
重回剑道:快乐是最终的归宿

当下,北京市的击剑场馆再次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小剑客们,训练馆里,击剑碰撞声、教练的指导声、孩子们的欢笑声重新成为主旋律,王钰认为,保护并激发孩子们对击剑最本真的热爱,比追求短期竞技成绩更为重要。
“我们鼓励教练和家长,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成绩压力,尤其是在经历了特殊时期之后,首要任务是让他们重新熟悉剑道的感觉,找回运动带来的乐趣,重拾与伙伴们一起流汗、一起拼搏的 camaraderie(情谊)。”王钰强调,“击剑的快乐可以有很多种:可能是成功做出一个标准动作的成就感,可能是破解了对手战术的兴奋感,可能是在团队中感受到的归属感,也可能仅仅是穿上帅气的击剑服、手持长剑时那份独特的自信与潇洒。”
为了营造更浓厚的击剑氛围,让更多孩子了解并爱上这项运动,北京市击剑协会未来计划推出一系列举措。“我们将继续优化青少年赛事体系,增加不同年龄、不同水平的比赛机会,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感、获得感,我们会组织更多击剑进校园、公益体验课、冠军讲堂等活动,降低参与门槛,播撒兴趣的种子。”王钰透露,“我们还将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培训,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,确保孩子们在接受专业指导的同时,也能享受到科学、有趣、充满正能量的训练过程。”
采访结束时,赛场内正进行着少年组花剑的决赛,两名小选手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,你来我往,剑光闪烁,得分灯亮起,胜负分晓,胜者欢呼,负者也大方地与对手握手致意,王钰看着这一幕,眼神温暖而坚定。
“看,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,输赢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,但绝不是全部,孩子们在击剑中学会了如何对待竞争,如何尊重对手,如何面对成败,如何享受过程,能够见证并助力他们‘重回剑道’,享受这份运动最本真的快乐,作为击剑事业的推动者,我感到无比幸福,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与各方携手,共同努力,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手持长剑,在人生的剑道上,自信、快乐、光芒四射地前行。”王钰的话语中,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,剑道之上,孩子们的梦想,正随着每一次精准的刺击,熠熠生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