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昨晚进行的一场国际足球友谊赛中,中国男足再次成为舆论焦点,比赛第86分钟,国足在领先情况下选择后场倒脚拖延时间,长达1分钟的消极控球最终以韦世豪因故意拖延时间染黄告终,这一战术选择不仅未能有效消耗时间,反而引发球迷强烈不满,社交媒体上“还能说啥呢”的无奈调侃迅速刷屏。
本场比赛,国足在上半场凭借一次快速反击取得领先,但下半场对手加强攻势,多次威胁中国队球门,面对对手的高位逼抢,国足后防线频频失误,门将多次惊险扑救才力保球门不失,进入最后10分钟,教练组并未选择通过换人或战术调整稳定局势,而是ued体育示意球员回撤后场,通过倒脚消耗时间。
第86分钟,国足中卫得球后并未向前传递,而是与边后卫和门将连续回传横传,对手前锋虽未积极上抢,但国足球员始终未能将球推进至中场,转播镜头显示,现场球迷已发出阵阵嘘声,解说员也直言:“这种消极战术不仅无法缓解压力,反而可能让球员心态更加紧张。”
倒脚持续近1分钟后,韦世豪在边线附近接球,面对对手逼抢时故意将球护出界外,主裁判当即向其出示黄牌,这一判罚彻底暴露了国足战术的尴尬——既未能消耗足够时间,又因不必要的犯规让对手获得前场定位球机会,所幸对手未能把握这次机会,国足最终1-0险胜。
赛后,韦世豪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教练要求我们控制节奏,但对手逼得很紧,确实有些被动。”而主帅的回应则更为模糊:“比赛最后阶段需要冷静,我们还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。”
“还能说啥呢”成为赛后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,有球迷讽刺道:“领先一球就摆大巴,最后倒脚倒出黄牌,这剧本我看了十年。”知名足球评论员李明在专栏中批评:“如果连友谊赛都不敢主动控球,大赛心态怎能提升?这种保守思维不改变,国足难有突破。”
也有业内人士指出,后场倒脚并非不可行,但需要球员具备极强的传控能力和心理素质。“西班牙队倒脚是战术,我们倒脚是 panic(恐慌),”一位青训教练坦言,“根源在于平时训练缺乏高压下的出球练习。”
类似场景在国足历史上并不罕见,2019年亚洲杯小组赛,国足对阵泰国时领先一球后全员退守,最终被对手扳平;2022年世预赛,面对澳大利亚的终场前倒脚直接导致丢球,此次友谊赛的重演,再度暴露了球队在领先局面下缺乏成熟战术体系的顽疾。
相比之下,日本、韩国等亚洲强队在领先时往往通过控球和反击扩大优势,前国脚范志毅在直播中感慨:“总说学日本,但人家领先时敢传敢突,我们一领先就不会踢了。”
尽管本场胜利让国足终结了连续三场不胜的尴尬,但比赛内容难言乐观,随着世界杯预选赛临近,球队若无法解决“领先后不会踢”的问题,冲击世界杯的目标将更加艰难。
足协相关人士透露,新帅上任后已提出加强“比赛掌控力”训练,但短期内球员习惯难以改变,或许正如网友所言:“骂也骂累了,还能说啥呢?只能希望下次别再看到这样的‘战术创新’了。”
这场比赛的结果虽以胜利收场,但过程引发的讨论远未结束,国足若想真正赢得球迷认可,不仅需要比分上的胜利,更需在比赛态度和战术勇气上证明自己。